">
【春茶尝鲜,明前头采蒙顶黄芽】 四川蒙顶山 2025年新茶特级明前 老川茶黄茶 50g 罐装
“琴里知闻唯渌水,茶中故旧是蒙山。” 《琴茶》——白居易
“蒙顶黄芽”全国十大名茶之一,为黄茶之尖,自东汉起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,曾一度贵为历代帝王贡茶!它是一种分寸感极强的茶,既保留了绿茶的鲜香,又多了一份清甜柔和的特质。
今年的蒙顶黄芽采摘至自蒙山徐家沟的老川茶,1400米多的海拔,烟云浩渺,险峻的地势使之成为了老川茶群体种为数不多栖息地,产量稀少!
此茶出自柏月辉老师之手,柏老师人称“柏老四”。他是雅安黄茶传统工艺非遗制作技艺传承人,名山区公认的新一代的制茶好手,也是最早恢复川黄工艺的师傅;
坚持研究了几十年不断尝试,去还原古籍中黄汤黄叶甘蔗薏米水,谷物玉米须的暖甜。制作出真正意义上的蒙顶黄芽!
蒙顶黄芽绝密档案:
产地:四川雅安蒙山海拔1400米左右的徐家沟,宋代文彦博《蒙顶茶诗》曾云:“旧谱最称蒙顶味,露芽云液胜醍醐”
等级:2025年的蒙顶黄芽为特级明前
茶树:传统群体种,产量稀缺,发芽晚,在韵味上比其他树种多了层“老辣”的劲道,香气滋味也更加耐人寻味
工艺:纯人工采摘,采用传统的三炒三晾三闷的工艺,滋味厚滑,细腻而温润
产量:特级蒙顶黄芽采用明前全芽头制作、每斤干茶需要4-5万个芽头
荣誉:曾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,千年内为历代帝王的贡茶
采摘时间:春分后(3月20日)清明前(4月4日),占尽满园春色
得天地之造化——蒙顶山
蒙顶山位于四川省“雨城”雅安市境内,处于青藏高原到川西平原的过渡地带,海拔约1400多米,山中常年云雾飘渺,细雨霏霏,因“雨雾蒙沫”而得名,素有“雅安多雨,中心蒙山”之说。蒙山冬无严寒,夏无酷暑,四季分明,雨量充沛,茶园土层深厚,非常适宜茶树生长。
传说,蒙顶山植茶始于西汉雅安人吴理真,其亲手种茶于上清峰,至今已有2000多年栽种历史。白居易一首《琴茶》“琴里知闻唯渌水,茶中故旧是蒙山”道出了四川蒙顶山产茶历史的悠久,并且从唐朝开始,至清朝,上千年间,蒙顶茶岁岁为贡茶!
三炒三晾三闷传统制茶工艺——真正正宗的蒙顶黄芽
蒙顶黄芽制作分杀青、初包、复炒、复包、三炒、堆积摊放、四炒、烘焙等工序,因为芽叶特嫩,要求制工非常精细,而闷黄则是制作传统黄茶的特殊步骤,经过“闷黄”的黄茶,多酚类化合物和水浸出物含量都减少,汤色呈现黄亮,青涩味消失,香气变纯,会带来鲜甜和醇爽的口感。
闷黄也是的整个制茶过程中的重点难点,只能靠眼、鼻、耳、手来看,来嗅、来听、来感受茶叶的变化,每个小时都需要视查翻检一次,因为闷黄过程中茶叶的变化不是全程均等匀速的,期间好几次含水量到达一定程度时都会突然变化加速,若此时不注意观察,翻检不及时,则会产生难以挽回的劣味,并且前后持续约72小时。
4万芽头制一斤茶,30年手工茶匠柏月辉
雅安市名山县徐家沟村,有位雅安黄茶传统工艺传承人,荣登《中国人的一天》的柏月辉,他是土生土长的徐家沟村人,祖上几代都是茶农,大家亲切地叫他柏老四。30年来,他坚守传统,采用“三炒三包”的技法制作这种特殊的手工黄茶——黄芽。
茶叶的味道全靠时间、温度、湿度的拿捏。茶叶烘焙到什么程度,柏老四手一抓就能感觉到。捏一把茶,柏老四就能感觉出它的湿度,他说这是凭心来领悟的。其独特的“黄变”过程全凭制茶师傅的“经验”,在初包、复包、复炒过程中,温度、湿度与“黄变”时间的掌控,都凭感觉。
黄芽的黄变过程全凭包黄来实现,而包裹芽尖发酵的草纸是柏老四专门从云南找到的竹纸,这样的纸张透气透湿,黄芽的制作过程大约需要17道工序,所需的时间少则三天多则一周,比起大众熟悉的绿茶来说黄芽的制作要繁杂得多,而且还有一定的风险,其中一道工序失误,就会全盘报废!
冲泡建议
【盖碗】
90°C,沿杯壁缓缓注水
茶水比1:50 15s出汤
后每一泡适当增加5-10秒
【杯泡】
85-90°C 2-2.5g茶 下投法
【蒙顶黄芽】
配料: 老川茶鲜叶
产地: 四川雅安蒙顶山
等级: 特级
含金量:50g
产品标准号: GH/T 21726-2018
生产日期: 2025年3月
保质期: 18个月
贮存方法: 密封、冷藏、防潮、避光保存
四川葡萄酒产区有多个。攀枝花附近产区主要气候特征是干热河谷气候,干热河谷是指高温、低湿河谷地带,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。区域内光热资源丰富,气候炎热少雨,水土流失严重,生态十分脆弱,寒、旱、风、虫、草、火等自然灾害特别突出。我国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金沙江、元江、怒江、南盘江等沿江的四川攀枝花、云南和贵州等地区,云贵高原山势平缓,土层较厚,但是植被稀少,森林覆盖率真不足5%,放眼望去,全是裸露的红土。干热河谷区域昼夜温差大、年日照时数长、有效积温高、空气湿度低,有利于水果蔬菜的养分积累的生态特质,因此生产水果蔬菜品质会更好。尤其是空气湿度低的特点,有利于抑制绝大多数病害的发生。 小金产区海拔在2000-3000米之间,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,其葡萄种植区位于峡谷两侧的高山坡地。两面高山峻岭,海拔最高处4800米,低处1000多米,沿山地形地貌复杂,可供种植的地块分散,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呈梯田次第分布。夹金山和四姑娘山挡住了西北来的寒流,使得峡谷地带冬季温润,夏季凉爽干燥,昼夜温差大,适于葡萄生长。